堆排序
重点
- 二插堆的概念和储存结构;
- 堆的性质和种类;
- 堆的操作:建堆,整堆;
- 堆排序算法和时间复杂度;
- 优先队列及其维护操作。
堆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利用堆这一数据结构。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g n)\),且与插入排序一样,堆排序具有空间原址性即任何时候都只需要常数个额外的空间储存临时数据。
堆
堆这一数据结构是一个近似的完全二叉树,可以考虑用数组来储存。也就是说,堆作为一刻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其余层都是满的,且最后一层从左向右填充。用数组存储使我们可以在 \(\Theta(1)\) 的时间内实现求子节点或父节点的下标。
求子节点或父节点下标 | |
---|---|
二叉树的数组储存
假设数组 A
表示一颗完全二叉树,则 A[0]
表示根节点,紧随着两个是根节点的两个子节点,然后再是下一层的四个节点,以此类推。
堆分为两类,即最大堆和最小堆,分别满足下面两个性质
即,除了根节点之外,所有节 \(i\) 点都必须满足:父节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小于)等于 \(i\) 的关键字的值。
除非特殊说明,下文均默认以最大堆为例。
堆的维护
堆的维护主要表现为两种操作,即整堆和建堆。前者保证堆时刻满足其性质,后者将一个无需的数组建立成满足堆性质的数组。
整堆
整堆操作令待维护节点逐级下降,以满足堆的性质:
整堆 | |
---|---|
整堆操作的最坏情况发生在对根节点做整堆,根节点最小且此时下降方向的子树是满的,可以列出如下递归式
根据主定理有 \(n^{\log_{3/2}1} = 1\),因此整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g n)\)。
建堆
建堆操作利用整堆操作,自底向上让整个数组都满足性质:
建堆 | |
---|---|
建堆操作对每个非叶节点执行一次整堆,对于有 \(n\) 个节点的堆,其高度为 \(h = \lg n\),也就是说整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h)\),我们可以将建堆操作的总代价表示为
因此我们可以在线性时间内把一个无序数组建立成最大堆。
利用堆的排序算法
利用堆的性质,我们可以在 \(\Theta(1)\) 的时间内得到数组的最大元素,因此只需要依次取最大元素,然后将其放到数组中合适的位置并从堆中删去,维护新堆的性质之后重复即可完成排序: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g n)\),因为每次调用 MaxHepfy
的代价为 \(O(\lg n)\),调用 \(n - 1\) 次的代价为 \(O(n\lg n)\)。
优先队列
利用堆可以实现一种名为优先队列的数据结构。同样的分为最大优先队列和最小优先队列,下面以最大优先队列为例。其操作共有四个分别为
- 把元素 \(x\) 插入队列中:
Insert(A, x)
; - 返回队列中最大的值:
Maximum(A)
; - 返回并去除队列中最大的值:
ExtractMax(A)
; - 将元素 \(x\) 的关键字增加到 \(k\),要求 \(k\geqslant x\):
IncreaseKey(A, x, k)
。
上述操作利用堆的性质都很好实现:
上述操作中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的插入操作,初始化一个最小的节点放在末尾,然后利用 IncreaseKey
实现堆的性质的维护。